失望,大概就是用来概括这届世青赛国青队表现最合适的词语。
2019年世青赛,被分到和塞尔维亚、法国一组的国青队,至少还在小组赛最后一场赢了波多黎各。而今年分组相对没那么艰难,连败4场(3场小组赛+1场淘汰赛),而且场面也输得稀碎。
我更愤怒的不是输了4场,而是每一场比赛都看不出来我们的U19小伙子打出了什么值得讨论的比赛内容......
相信大家都看得很明白,这届国青队在场上攻防体系都出现了巨大问题。
首先,我们可以简述一下进攻端的问题。我用一句话形容就是,“观感就和成年队打世界大赛一样便秘”。在阵地战中几乎看不到什么有效的得分手段,尤其是首战攻加拿大这种有2米33高中锋的防线,更是一筹莫展。本来期待的朱正和郇斯楠应该会擦出一些火花的一五挡拆,寥寥无几......
我倒不觉得是曲绍斌不想多打挡拆,而是球员执行的不到位。对阵斯洛文尼亚那一场出现过这样的情况——开场不久朱正和郇斯楠打了一个非常精彩的一五挡拆,这绝对是可以剪入赛事五佳球级别的配合。
朱正是脑子很清楚的后卫,但他这届赛事打成的挡拆,非常非常少
在这之后,有效的一五挡拆就基本没有了,反而郇斯楠开始去低位要球,而你能听到现场收音,曲绍斌一直在场边喊“一五一五”!就是示意打挡拆的意思。
结果,郇斯楠要到位置,但张博源没给,回给了在弧顶组织的朱正,然后郇斯楠在这回合虽然还是老老实实放弃要到的位置,到弧顶给持球人做掩护,但这个掩护的肢体语言,就不怎么好看了。
我记得有人解释过为什么杰森-基德是顶级控卫,因为他总是记得每个人多久没摸球了,也会一直观察场上谁可能情绪有点消极了。如果谁太久没拿球,那他就会叫个战术,把球喂到他手上,让他打那么一个,恢复积极性。
虽然郇斯楠的低位效率不咋地,但这样一个场均5帽,在防守端给所有人擦尽屁股的劳模,你给他打几个能咋地?毕竟,谁又愿意一直在篮下做苦力,看着后卫们拿球浪射呢?
国青队没有杰森-基德式的成熟控卫。而如何协调每个个体的团队性与个人存在感的平衡,就是教练要解决、沟通好的问题。但很显然,曲绍斌和他的团队没有把这件事情处理得很好。
另外,我对于曲绍斌使用张博源的方式深深表示怀疑。
这几场比赛看下来我有种很怪异的感觉,那就是我总觉得张博源没有存在感,而这不是同龄断档第一的紫薇星该有的样子。
如果刨去排位战回归正常的战术角色和输出,其实张博源小组赛的3场球数据非常难看——27.8%的三分命中率、35.5%的运动战命中率绝对不是擅长投射的张博源的真实水平。
也许是张博源状态不佳、手感不好?但我觉得更可能是张博源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。
教练组真有把张博源当作核心攻击手,围绕他擅长的进攻方式来设置战术吗?可是我连给他的无球掩护都看不到几个......
我看下来,曲字号国青队行之有效的进攻方式不外乎两种。
首先,持球人的硬解(搭配一些当配菜的零星三分)——朱正和张博源靠个人能力强攻,另外陈家政的突破强攻也是意外之喜。
其次,就是防守反击。
其实我能理解曲绍斌的战术策略,他非常想组织起第一道防线的侵略性,通过对持球人形成高压防守和多防少创造局部的优势。
如果搞不定,就把人放进内线,然后由场均5帽的郇斯楠堵住对手,就这样,毫不留情地对球施压+内线扫荡,然后创造快攻机会。
实际上,曲绍斌的策略在一些时段是奏效的。例如对加拿大的首战,前3分钟上线防守人的疯抢,郇斯楠在篮下替后卫们频繁的补救,帮助国青队打出一个7-2开局。
还有第3场对斯洛文尼亚,开场国青队通过防守反击也打出了压制对手的比分和气势。
可是然后,就没有然后了......
这两场开局凶猛的比赛,后来发生的事情都极其相似。国青队的防守反击只能维持那么半节、最多一节。接着对手通过暂停调整,适应国青队防守的侵略性之后,他们就开始通过阵地战一球一球的把节奏给夺回来。(为什么不说打德国那一场?因为这届德国队身体好且强硬,我们开场这三板斧都没打出来......)
在这里有两个思考题——
为什么我们的防守反击只有零星几下无法维持?
为什么郇斯楠堵住对方第一波进攻后,我们总无法守住篮板?
答案……可能就在曲绍斌的防守策略里
比如中国队守得那个无比诡异的联防。
执教宏远青年队出身的曲绍斌,沿袭了宏远体系的1-3-1和1-1-3混合站位的联防思路——弧顶一人盯持球人,一人站罚球线,其余三人收篮下做梯形防守。
有人说这样的联防站位有问题,我认同,但我觉得这个结论不够完整。因为中国队不是某一类联防站位不行,而是这届国青打的所有联防站位都不行。
打斯洛文尼亚那一场,在宏远式的联防站位失效后,曲绍斌也尝试过用更常规的2-3和3-2联防,但结果同样也是被斯洛文尼亚球员三传两导打穿,并没有改善......
联防不行,是沟通磨合有问题吗?其实这届国青队,基本和去年亚青赛的班底一致,当时曲绍斌已经强调过团队磨合的问题,原话是“和队员沟通我的体系,从心理层面、思想层面让他们明白应该做什么、怎么做”。而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,不应该还存在类似的问题。
所以我更倾向于从别的方面找原因。
比如,在更高强度的比赛下,联防和上抢压迫的策略本来就逻辑相悖......
如果我没有理解错,联防的根基在于对防守区域的控制,这就需要场上的五个人都保持相对稳定可靠的“到位率”。
但曲绍斌的联防,最重要的是要求第一道防线一直保持对球施压的侵略性,那么就会导致上线防守人总是因为尝试骚扰或抢断常常“离开”自己的区域。
这还怎么保持联防的基础呢?
何况你的弧顶防守者,根本就没有能保持长期对球施压的体型和脚程。
在弧顶疲于奔命的朱正,可以看到我们球员体型不够,覆盖面积很难达到教练要求
而且这个防守策略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,就是轮换策略和篮板——全队给郇斯楠的压力实在太大了。
这回合如果不是郇斯楠补位,又是一个离谱的轮转失误
在目前的中国队,郇斯楠几乎是不可或缺的,为什么打斯洛文尼亚那一场解说一直在挑刘李的刺?因为刘李不具备郇斯楠的护框能力,在弧顶防守失效后他根本堵不住(进攻端他比郇斯楠多了一点背身和脚步,但聊胜于无),也恰好是郇斯楠下去换刘李的那段时间,我们被斯洛文尼亚三传两导就打穿......
同时,郇斯楠一个人能保证护框,却很难同时兼顾篮板,由于特殊的防守思路,导致我们弧顶频频失位,失位又导致锋线不得不进行轮换,这几乎必然会让郇斯楠在内线孤立无援。
这种1抢2甚至1抢3就是郇斯楠本届比赛的真实写照
所以这几场比赛很明显都有一个特点,中国U19的第一波防守最终到位率其实并不差,但结果却经常被对手爆篮板,结果打得后面两场郇斯楠心态几乎爆炸。
最后,曲绍斌超长轮换的思路(这个思路和逼抢是配套的,因为需要保持场上球员体能充沛,和杜锋玩广东队和国家队思路也类似)也不是很有效,去年亚青赛,曲绍斌用的就是几乎10人的长轮换。这届世青赛也沿袭了同样的思路。
我不反对长轮换,让我们的年轻苗子都有机会感受高水平赛事是件好事,但前提是这些年轻苗子真的都“值得被培养”。
打德国那一场,最能打也最会打的朱正只打了19分钟,赛后说是因为肩伤,那暂且不表。但9中1的彰华非打了23分钟,而同龄人断档领先的张博源只打了9分钟,下半场一秒没打,这算怎么个事......
而如果你是觉得你有策略想挑对手……你真有这个资格么?
在我印象中,曲绍斌并不是一个古板的教练。每年都利用自己假期外出到美国各大高校和中学、以及立陶宛的萨博尼斯篮校学习青训培养体系的曲绍斌,某种程度上甚至一度是进步派年轻教练的代名词。
但很奇怪,若干年过去,他的眼界好像并没有随着培训打开,路径依赖却比过去更明显——在世界比赛上,他用的还是国内青少年比赛常见的那些打法,那些用人套路。
现实是,在世界级比赛里,中国国青的弧顶施压形同虚设,联防又被自己扯烂,拖累篮板球的保护——可以说主教练全部的比赛策略都几乎破产。
四场比赛,我们一共输了62个篮板球。尤其是对阵内线不强的斯洛文尼亚,被对手抢了17个前场篮板,而他们总共也就拿了39个篮板,比例都快过半了......
打新西兰的排位赛证明,曲绍斌其实是知道阵容里谁能打的。这一场比赛,他总算是把轮换缩短,基本上是7人轮换,而且把张博源和朱正的时间都堆到了30分钟往上。
最后,这样的轮换给我们带来了一点安慰,整个第三节朱正和张博源双子星就没下过,加上一个同样打满的冯傲,打了对手一个35-25的单节压制,从下半场开局落后15分到一度将比分扳平。
但很遗憾,这太晚了,我们的容错率、队员对战术的信任度已经被挥霍干净了。
只能希望后面的比赛能找到一点感觉,队员真的能学到点东西吧。
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“后体工队长”看看,有更多NBA、CBA相关考古、评论和人物内容>>
(文/brad)
HOT LIVE
HOT NEWS
HOT VIDEO
HOT VIDEO
06月29日NBL常规赛盐南汤沟国藏95-84石家庄翔蓝全场集锦
06月29日NBL常规赛广西威壮93-101江西鲸裕清酒全场集锦
06月29日NBL常规赛湖北文旅85-88合肥狂风峻茂全场集锦
三篮世界杯-中国三人男篮不敌西班牙止步八强
NBL揭幕战:大卫-詹姆斯21+8香港金牛击败长沙勇胜取开门红
国青男篮国际挑战赛-张懿赵杰18+8中国U16力克新西兰U16
WNBA常规赛纽约自由人81-78金州女武神全场集锦
女篮四国赛-李雨汧19分&伤退中国女篮U19大胜塞尔维亚NIBAK
热身赛-韩旭18+11张子宇18+6中国女篮力克日本女篮
杰伦威40+6SGA31+10哈利伯顿6中0雷霆夺赛点3-2步行者